文章出处:力特克地坪材料阅读量:4178发表时间:2022-09-17 16:41:03
混凝土中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钙(弱酸强碱性盐),遇水后发生水化反应,形成游离钙、硅酸和氢氧根。混凝土的疏松多孔结构决定了混凝土有一定的含水率。当混凝土中的水分足够多时,在毛细压作用下,水可以沿毛细孔上升到10cm左右,此时混凝土中的盐分被水带出淤积于混凝土表面,同时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、钠等物质也会以水为载体溶出。到达混凝土表面后,随着水分蒸发,这些物质残留在混凝土表面,形成白色粉末状晶体,或者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在混凝土表面结晶形成白色硬块。混凝土泛碱就是这样形成的。
混凝土pH在11左右,如果外加硬化剂碱性过强提高了混凝土的pH值,地面就会出现泛碱现象从而导致色差。Na+溶液的pH为14,大大高出了混凝土pH范围,不可避免地产生泛碱发花现象。而范博迩利密封固化剂产品的pH在12左右与混凝土接近,从根本上克服了泛碱发花现象的产生。
从生成C-S-H的反应式看,该反应受碱性环境影响,碱性越强,反应速率越快,Na+碱性明显强于Li+ ,故反应速率更快。Na+基硅酸盐过快的反应速度会导致C-S-H仅停留在混凝土表面,阻碍了硬化剂向纵深方向渗透。混凝土疏密不均导致吸收物料不均匀,地面硬化程度不同。另外,从Na+、 Li+与硅酸根的配比来看,与等量的Na+相比,Li+可以带入更多的硅酸根离子,生成的C-S-H量更大,混凝土强度越高。
渗透性,从Na+、 Li+与硅酸根离子结合的间距看,Li+与硅酸根结合更近,两者之间间距更小,微观上的差异导致Li+硬化剂渗透到混凝土内部,且材料分布更均匀,有纵深方向渗透的趋势。
裂纹,Na+亲水性更强,更容易从空气和混凝土中吸收水分,从空气中吸收更多水分的结果是膨胀Na+所在的体系(硅酸钠胶凝体)从而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纹,裂纹边缘吸收水分急需膨胀恶性循环下去,如果是还未稳定的新混凝土中吸收水分,影响混凝土的固有水合比例,破坏了混凝土的固化,减弱了本应有的混凝土强度。